新闻资讯

食品安全与第三方独立监测能否成功结合?

来源: 山东创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 日期:2021-08-20 15:36:08  点击:  属于:行业动态

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“独立第三方检测”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欢迎。在过去的几年中,有不少媒体发布过“检测结果”。这些检测,往往选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食品和检测项目,经常是深水炸弹一般,然后“一片哗然”,媒体也赚足了眼球。最近的“草莓中检出违禁农药,含量超欧盟标准7倍”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
  然而,这些成为了热点新闻的检测,绝大多数最后都被证实为存在缺陷,最后的结论也就不靠谱。检测,变成了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工具而已。

  一个合格的“独立第三方检测”,应该如何做呢?

  它应该包含四个元素——只有每个元素都靠谱,才能得到靠谱的结论。

  要得到真实有效的检测结果,首要条件就是所检测的样品代表了真实的情况。如果取样的过程不合格,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毫无意义。比如媒体曾经热炒过的“制冰机的冰块细菌数比马桶还多”,就是一个胡乱取样的典型。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细菌,一个没有受过无菌操作的把媒体从业者,拿了个杯子把冰块装起来,这样的取样过程完全可能引入外部细菌。而在这些冰块送到检测实验室的过程中,细菌还会继续增殖。最后,检测到的细菌数跟制冰机中的已经完全不同了。

  除了取样过程中可能引入的“污染”,样品的代表性是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。因为样品检测通常需要不菲的开销,很多媒体一般只送了有限的几个样品,最后却要得到“广泛”的结论。比如选择性地选了几个小作坊的产品,就推而广之“市场上的XX产品如何如何”。

image.png

  通过合格的取样流程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,只是有了有效检测的基础。下一个关键的要素是规范的检测方法。食品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,要准确地检测出其中某种成分的含量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——尤其是与安全有关的成分,往往含量极低。

  检测方法是死的,它必须要人来执行。食品中成分检测,一般都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、目标成分的分离富集、产生与记录信号等等。在很多步骤中,操作条件的细节变化就可能引入一定的误差。而多个步骤的误差累加,结果就可能相差巨大。

  媒体所进行的“独立第三方检测”,最关键的是科学解读。这个解读包括对数据可靠性的判断,数据成因的分析,以及从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。

  人们经常说“让数据说话”。但要让数据说出靠谱的话,首先要数据是靠谱的。如果媒体在拿到数据的时候能找一些专业人士来解读,那么就会知道取冰块测细菌的那个检测不靠谱,得到的数据也不能拿去跟国标比较。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,比如草莓中检测出了乙草胺,专业人士会指出根据乙草胺的使用特征,这些数据很可疑。而红烧肉和红烧鱼经过隔夜放置之后,发现“亚硝酸盐含量上升”,也难以得到合理解释,结果存疑。